暌違廿四年,翁山蘇姬今年六月十九日榮歸母校英國牛津大學。
(法新社)
她不作玻璃棒,寧為繞指柔。

去年十一月,當翁山蘇姬從她遭到軟禁的家門裡走出來時,世人很難不被她的風度、氣質所打動。她的勇氣、優雅及幽默,絲毫不減當年。今年六月她出國訪問所受到的國際重視,以及她在領取諾貝爾和平獎時所展現的悲憫胸懷,使緬甸當局指稱她已不再是政治中心的神話,就此不攻自破。

軍方現在允許翁山蘇姬主持黨內會議,接受媒體訪問,而且能像一位反對黨領袖一樣行動。翁山蘇姬也投桃報李,對軍方展現出她一貫的寬容精神。甚至當記者提到軍政府對她「粗魯」時,她也予以責備。

軍方以莫須有的指控將她軟禁多年,拘禁且拷打數以百計的支持者,發動群眾對他展開攻擊,禁止他會見病危的父親,限制她探視子女,在公開場合刻意忽視或誹謗她。而她只說道,軍方對她不錯。

她能對軍政府不挾怨報復,對國際媒體宣揚緬甸改革的前途「審慎樂觀」,已使緬甸多年來在極權統治下導致的破敗經濟,因而出現曙光。許多國家宣布將恢復與緬甸的外交關係,放鬆多項制裁,免除緬甸舊債。她的寬容,不是為了討好軍方,不是為了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優遇,而是為了緬甸的經濟、緬甸的就業,最終是緬甸的人民。

當然有人批評由於她拒絕與軍方妥協,包括抵制選舉,結果卻使反對黨分裂,甚至指責她支持國際間對緬甸的經濟支持。而且身為一個政治人物,她畢竟是失敗者。不但軍方的控制力比以往更強,而緬甸人民還是跟以往一樣窮。

軍方將她形容為頑固的教條主義者,其實是自打嘴巴。當她一九九五年「獲得自由」時,曾多次主張對話與妥協,但軍方完全置之不理。翁山蘇姬真正堅持的,是甘地的原則,捨棄暴力,領導以人民力量為主的革命行動。

她對經濟學人指出,「他們必須了解,彈性與示弱截然不同。鐵絲很堅固,因為有彈性;玻璃棒很堅硬,但一碰就碎。」她在領取諾貝爾獎時也指出,「戰爭不是唯一的競技場,卻能置和平於死地」;為了追求和平,「每一個想法,每一句言辭,及每一項作為,都能提升正面效應,而整體便是對和平的一項貢獻。」

本文出自網路小李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每天領美金真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