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惠於兩岸簽訂ECFA,高雄永安的石斑魚養殖面積增加二成五,盛洋 冷凍食品總經理蘇國泰展示養殖的石斑魚(小圖),他說,台灣推動貿易 自由化對養殖業來說是一個新機會。
記者于志旭/攝影

走進台灣石斑魚故鄉高雄市永安區,近年閒置的魚塭陸續恢復養殖,在前年ECFA簽訂開放石斑魚銷往大陸後,石斑魚養殖面積迅速增加二成五。魚塭水車二十四小時不斷運轉拍出水花提供氧氣,透露出石斑魚養殖熱回來了,在永安養魚卅年的盛洋冷凍食品總經理蘇國泰說:「這是扭轉永安石斑魚業的關鍵一簽。」

與大陸簽訂ECFA是台灣邁向經濟自由化的重要一步,未來將藉此擴展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(FTA),農業被視為台灣對外洽簽FTA的最弱勢產業,但從石斑魚的例子來看,在貿易自由化浪潮中,對弱勢產業而言是機會與威脅並存。

ECFA為台灣農產品出口提供了機會,從出口金額與對象排名的大洗牌就可以看出。在二○○九年、ECFA簽訂前一年,台灣農產品輸往大陸金額為一百零六億元,低於日本、香港與美國,是台灣農產品第四大出口市場。

ECFA上路後,去年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金額較二○○九年暴增八成五,達一百九十七億元,已成為僅次日本的第二大市場。

前年台灣石斑魚銷往大陸四百一十五萬公斤,去年已逼近八百萬公斤,「以前閒置或養殖其他魚種的魚塭紛紛轉來養石斑魚,」蘇國泰說,「光是永安區,養殖石斑魚總面積已增加到五百公頃,多出一百公頃」。

但石斑魚業的榮景,並未減輕農民對政府推動FTA、可能犧牲本土農業的憂慮。

在南投縣種梅子超過三代的農民王國欽說,開放市場一定是有來有去,「人家對我們開放,勢必也要我們開放」。王國欽對於自由化的理解很透徹。

台灣梅原本擁有龐大的日本市場,但在一九八○年代被生產成本只有台灣一半的大陸梅取代,種植面積從當時的一萬八千公頃萎縮到只剩三分之一。王國欽擔憂,未來若開放大陸梅進口,「台灣梅不但沒了外銷,可能連內銷都被人攻占」。

在雲林口湖養殖台灣鯛的林桑說,養殖業是看天吃飯,但現在還得看政府對外談判農產品開放的腳步,「石斑魚被列為A擱發(ECFA)就發了,其他養殖業呢?」林桑說:「台灣鯛養殖業這幾年被大陸業者打得很慘,若以後開放台灣鯛市場,怎辦?」

「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,」王國欽認為,台灣農業遲早得面對市場開放的競爭,但他希望政府不要對開放市場要求照單全收,以漸進式開放減少衝擊。台灣農民寄望FTA為農業出口帶來新希望,但也擔心這將是台灣農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後的最大衝擊。矛盾的心情,正在農民間激盪。


圖/聯合報提供

本文出自網路小李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每天領美金真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